1 创作自己的动态图像GIF文件。
2 和Ulead GIFAnimator相比较,Microsoft GIF Animator软件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完成一个动态图片。
缺点:
1 所提供功能有限,所呈现的动态效果有待改进。
GIF图片下载:http://office.microsoft.com/en-us/images
附件:GIF成品
![](https://e841dda0-a-62cb3a1a-s-sites.googlegroups.com/site/lanshiislearningjourney/12/starman.gif?attachauth=ANoY7cqUwJVWdSHQVZdSkWDSaM35tm1xCs3_8K50s86Pf2W98PxPGtNkbphkA-6V1-GZJ0iR7qGwaXF73E3XEEy9y6sXX4Lzl20P2UaPY0lFLGxIo17FBdJ7G4VJ5ckFvrwrHIHcY2rpmCx_z7lZlXNR6U7Hn-RBIVxzcapr4eYabE8P25QGYV8Ckp18IqM2cKiDMG0xQaQG1R73f1CwQeGPsnhTBZFcr6QsMt5AZntd9zyBhBVXVNU%3D&attredirects=0)
“十分华文”是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自2008年起与本地数所中小学协作
开展的一项华文教学计划。这个项目以教育部倡议的“少教多学”为指导
原则,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的“跨越式教学法”为蓝本,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常规化、互动式的资讯科技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快速地
提高华文水平。“十分华文”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将
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并紧密配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教学法采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习相结合的”双主“模式。教师在学生
已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
,就能以较少的课时达到教学目标
(如学生已懂得某生字的音和义,教师就只须教导识字和写字 ),并让学生
利用节约下来的课时,自主地运用网络电脑进行与当课教学目标相关的扩展
阅读和打写活动,以进一步深化学习。
我认为这与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提倡“少教多学”的理念下,
小学华文课本的课文已经大量删减至1篇导入课文、2篇核心课文、1篇深广
课文;教师可以利用10至20巴仙的“空白”教学课时(white space)进行
校本教学,加强学生课本以外的技能训练,如:背诵儿歌童谣、学习中华
传统文化等。由于课文的篇数少了,不少的教师存有这么一个观念:课本
内容少了,教师们固然“少教”了,但是怎么能够起到学生(从课本)
“多学”呢?于是,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词汇,
便从课文的生字或新词着手,采用变相的“一字开花”大量拓展学生的
(以生字为主)词汇量(这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了)。我的
疑问是:教师在课文生字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词汇量的教学出发点固然是
好的,然而教师是否有建立一个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到的词汇呢?哪又
是一个怎样的巩固复习方法?阅读课文以外的读物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巩固
所学的词语,学生也能从中掌握词语的应用,熟悉华文的句式或表达方法;
在言语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书写技能的输入。如果学生只是从一个管道
(既是课文和相关的活动本)中学习、复习、巩固,这又如何引起学生学习
的动机呢?另外,学生相关的语言和技能也很有局限。以一位教师的能力,
他如何能够将学生的(从课文)习的拓展延伸至多元的语境应用呢?
这相信是个巨大的工程,单靠一位教师或一所学校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认为“十分华文”就这方面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在学生所掌握有限
的字词量内,编制了大量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能够大量接触符合自己程度的
不同题材的读物,也能学习词语的灵活应用,真是符合了“乐学善用”的
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长期性的大量阅读,能提高语文水平、扩大知识面、激活思维;
利用电脑打写,能绕过写字的障碍,提前进行书面表达,从而发展写作与创造
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在资讯科技的环境里与同学沟通交流,并对彼此的
作品进行互评 ,无形中也增加了活用语言的机会。
在李老师“十分华文”分享会上,不少老师对于“十分华文”利用电脑打写
这一部分持有异议:长时间利用电脑打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并不能
真正提升孩子手写作文的能力。我原来的想法也是如此,然而在我进一步
研究多所试验学校的教学研究和研究报告后,我的想法改变了。“十分华文”
在短时间完成课文的教学后,便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阅读有关的教学网;
在学生还没进行电脑打写前,学生必须完成有关课文的活动练习。换言之,
学生并没有“少学”课文重点,“十分华文”实验组学生和比照组学生习写
的基本练习是一样的多寡。关键是,比照组学生所掌握的字词局限在课文的
语境,而实验组学生所掌握的字词则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就学生心理
而论,反复在同一课文巩固复习字词会导致枯燥而无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或
激活学生对字形的认知。反之,不同的文章是同一字词的载体,对学生而言
每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再学习、再复习、再巩固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字形
的掌握。
教育科技司专为本试验开发了《十分华文》教学网,其主要特点如下: 提供
丰富的多媒体阅读资源
• 为参与师生提供各自的网页与博客
• 设“龙虎榜”让学生展示作品
• 设修改、打分、写评语等功能,让师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语文学习固然重要,我们也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评估能力。李老师在
分享会上曾经提及《十分华文》教学网原来设计让小学生写评语的部分
没被学生善用而删除了此功能。我觉得这是挺可惜的,在毫无限制的框架下
要求一名小学学生针对作文写评语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原因大抵是学生
未经这方面的训练(输入的部分),如何期待他们能写出相当的评语
(输出的部分)呢?我认为其实这个“写评语”的功能可以以一个“半开放”
的形式保留:教师可能预先设计一个评估栏让学生按着每一个写作重点评估,
再由电脑结合成一段评语,以落实“扶、放、收”的教学理念,再逐步放手
让学生有条理地针对作文写评语。
例子:
依我的想法,《十分华文》教学的成果必然是成功的。然而,这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
就可以实现的;在这考试成绩为主的大环境,计划必须得到校方和家长大力的支持、
各方面必须具有的坚定信念,学生方能从中获益。
参考资料:
|
时间
|
教学步骤
|
教学资源
|
备注
|
||||||||||||||||||||||||||||||
4' |
导 入
1. 老师展示生活照(可以是老师本身与朋友的照片)。老师提问:
Q1“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跟老师一起拍照的人是谁?”(朋友、同学)
Q2 “那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呢?”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有哪些朋友。
2.老师:“每一人都会有朋友。有的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也有的是你普通的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也是跟朋友有关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好朋友)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做《我的好朋友》。
|
电脑 |
直观导入
阐释/推论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
||||||||||||||||||||||||||||||
6’
8’
9’
3’
6’
10’
6’
|
发 展
“接下来,老师让你们来听一听这课的课文录音。故事里的“我”,是不是也有好朋友呢?等等让你们来告诉老师。”
(连结“有声有色”教学课件,不让学生看短片,只让他们听课文录音。)
一 、播放录音,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学生听完后,回答几个问题。
Q3“现在同学们已经听完了录音,那么老师请同学举手告诉老师故事里的这个“我”,有没有好朋友呢?(有)那他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山美)
Q4“请问这个“我”和山美是怎么认识的?”
(因为老师让山美和这个“我”坐在一起。)
(山美和“我”一起踢足球。)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到了重点,但是老师觉得要把你们的说法连接起来。因为开学那天,老师安排新同学山美跟故事中的这个“我”坐在一起,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后,山美才请这个“我”一起踢足球,他们因此而认识了对方。”
Q5 “那故事中的“我”和山美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等等老师讲解完课文的时候,再请你们回答。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6页,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山美是怎么跟“我”成为好朋友的。”
二、讲解课文
(学生的座位依照A、B、C三个大组编排,老师会请不同的大组分别朗读不同的自然段。首先请A组朗读第一段。)
第一段
老师评估:A组的同学读得不错,很流利。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山美跟“我”说话的时候,是在问问题,而不是在回答。所以,刚才朗读的这组同学,你们要注意,在读疑问句的时候,结束的时候语调要稍微提高。语气是带有提问的语气。
Q6“另外,这个“我”笑着说“好!”这是怎样的语气呢?”(是高兴的语气,这是一种感叹句。)
老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当我们在读这样的感叹句的时候,要带着高兴的语气并提高语调。”
Q7“读完了这一段,有谁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课文中的老师要让山美和“我”坐在一起呢?”
(因为山美是新同学,第一天到班上来。)
(因为老师想要这个“我”照顾新同学。)
老师:“同学们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代表你们都有用心地思考老师问的问题。如果换成是你,你会不会帮助新同学?你会怎么帮呢?”
(点名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老师:“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大家都会想要帮助新同学,而且你们帮助别人的方法都很不一样。不管怎么帮助人,都是一种好的行为。”
Q8“后来,山美请“我”跟他一起去做什么?”
(山美请“我”一起去踢球。)
“接下来,我们看看会有什么事发生在这两个刚刚认识的朋友身上。请B组朗读第二段。”
第二段
老师评估:同学们在读到“突然”的时候,要读重音,表示有一件在我们意料之外的事要发生了。后来,山美一下子爬了起来,还笑了一笑,这里是这一段最有趣的地方,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用一种带有可爱的语气朗读。
Q9“这两位小朋友在操场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山美不小心滑倒了。)
Q10“那有没有人去扶他呢?”(课文中的“我”想要去扶他。可是他自己爬了起来。)
Q11“为什么课文中的“我”会觉得山美很可爱?”
(因为课文中的“我”本来想要伸手去扶他; 可是山美却自己爬了起来,还对课文中的‘我’笑,所以这个“我”觉得山美很可爱。)
Q12“看过了这个段落,你们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一个喜欢帮助人的孩子。)
Q13“那么,你们觉得山美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老师总结:山美虽然跌倒了,但是他会自己爬起来,还对朋友笑了一笑,是一个很友善及勇敢的孩子;而课文中的这个“我”看到朋友跌倒了,赶快过去扶他,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也能这样对待每一个人。
“最后,请C组的同学朗读第三段。”
第三段
Q14“这一段的大意是他们两个最后成了好朋友。还记不记得之前老师请你们想的问题?“我”和山美怎么成为好朋友?”
(因为这个“我”在山美跌倒的时候帮助他,之后他们就天天在一起读书、踢球。从此以后,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老师小结:说得很好。这两位小朋友因为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三、默读课文,找出时间、人物、地点、发展及结果。
(A、B、C三个大组里又分6个小组。学生已按照小组分配坐好。一组有6个人,每一个人有一个编号。)
老师:“老师已经讲解完了课文,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帮一个忙。请第1组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第2组找一找故事里有什么人?第3组找一找这些人在什么地方?第4,5组找一找这些人在做什么?第6组找一找最后他们怎么了?老师会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等一下老师会叫号码,比如说1号,那么在小组编号1号的同学就要告诉老师你的答案。之后,你们要把找到的答案串起来,变成一个故事。”(这时老师利用投影机将以下的表格投影在白板上。老师示范,比如说,人物有“我”。)
四、考查活动—说出课文大意
老师点号码,同学回答。老师整理,将同学的答案写在白板上。例如:
老师再点号码,请同学将他们的答案串起来,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说出课文大意)。
老师小结:“我”和新同学山美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山美不小心跌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扶他,他却自己爬了起来。从此他们俩一起读书、踢足球,成了好朋友。
五 、 巩固—播放短片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们说的跟等等要看的短片的内容一不一样。”
(在学生说出课文大意之后,播放课文的录像,让学生观赏。之后要求全体同学流利地朗读全文。老师评估。)
|
连结数码教学资源网站
电脑、课本
电脑展示表格
播放“有声有色”教学课件(连结数码教学资源网站)
|
字面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字面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字面性思维
字面性思维
字面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评价性思维
评价性思维
阐释/推论性思维
小组活动
|
||||||||||||||||||||||||||||||
1’
|
总 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只是跟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互相帮助。就好像课文中的山美和“我”一样,互助互爱。
|
||||||||||||||||||||||||||||||||
2'
|
作 业 布 置
“一开始你们已经告诉老师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了,老师想知道当你们的好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帮助他。明天回来告诉我,好吗?另外,请你们回家后,把课文多看几遍,圈出自己不会的字和词。明天老师会讲解生字生词。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好,下课。”
|